您好,欢迎访问深圳远东妇产医院官方网站!

0755-23678999

易被子宫肌瘤盯上的女性,何如从细节入手预防子宫肌瘤

发布时间:2021-12-11

妇科病是已婚女性的专利?

没结婚守妇道就不该有妇科病?

没结婚就不要当心妇科肿瘤的出现?

但是它很任性,不管你结没结婚,都有可能让你着上道,它的名字叫做——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凭什么这么任性?到底是啥玩意?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里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了,有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女性,20岁以下较为少见。据数据统计发现,30岁以上女性约有20%有子宫肌瘤。

为什么说不管结没结婚都有可能患上子宫肌瘤,那是因为子宫肌瘤是种依赖雌激素而生存的肿瘤,但是确切病因尚未明确。

对女人来说,如果出现了下面这些症状,就需要打个问号,考虑一下是不是子宫肌瘤来找茬了。

子宫肌瘤症状表现:

1、月经失调

子宫肌瘤长的症状便是经期延长、月经增多等月经不调的出现,并且多见于大的肌壁间肌瘤及黏膜下肌瘤,肌瘤使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子宫收缩就会受影响,此外肌瘤可能使肿瘤附近的静脉受挤压,致使子宫内膜静脉丛充血与扩张,这些都会引起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另外,要是黏膜下肌瘤伴有坏死感染时,还会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血样脓性排液的可能。要是长期发展下去还会引起继发贫血,患者会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所以出现月经失调的女性朋友可不能大意,是及时检查查明病因,再针对治疗。

2、白带增多

肌壁间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带增多;子宫黏膜下肌瘤一旦感染,也会引发大量脓样白带。要是出现溃烂、坏死、出血情况,还有血性或脓血性、有恶臭的阴道溢液。

3、压迫症状

子宫后壁下段肌瘤可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宫颈肌瘤可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子宫后壁肌瘤(峡部或后壁)可引起下腹坠胀不适、便秘等症状。而阔韧带肌瘤或宫颈巨大型肌瘤向侧方发展,嵌入盆腔内压迫输尿管使上泌尿路受阻,形成输尿管扩张甚至发生肾盂积水。

4、下腹包块

子宫肌瘤引起下腹包块,这便是“大肚子”以及“被怀孕”的缘由。当然较小的肌瘤是不能自己摸到的,但是要是肌瘤生长到比三个月妊娠还大时,便可以从腹部摸到。很多患者是由于巨大的黏膜下肌瘤脱出于阴道外,因外阴脱出肿物就医。

5、其他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黏膜下和引起宫腔变形的肌壁间肌瘤可引起不孕或流产。不仅如此,宫肌瘤还会引起患者出现下腹坠胀、腰酸背痛,急性下腹痛等不适症状。

但是别担心,并不是所有女性都会被子宫肌瘤给盯上,平时定期做好妇检就好,另外要是你是属于子宫肌瘤易发女性就需要多加注意了。

易被子宫肌瘤盯上的女性:

1、未育女性提前进入更年期

要知道女性一生的原始卵泡数目是有限的,排卵的年限一般有30年,所以一般有生育史的女性进入更年期的年龄较晚,而未生育的女性由于得不到孕激素的及时靠谱的保护,而易发生激素依赖性疾病,其中就包括子宫肌瘤。并且经验丰富研究表明,女性一生中假如有一次完整的孕育过程,能够增加10年的免疫力,而这10年的免疫力,主要针对的是妇科肿瘤

2、性爱高潮生活失调影响子宫健康

和谐的性生活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性生活失调也会引起一些疾病的出现,长期性爱高潮生活失调,轻易引起激素水平分泌紊乱,导致盆腔慢性充血,这也是子宫肌瘤出现的一个重要诱因。

3、抑郁女性多发子宫肌瘤

很多中年女性需要面临着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这很容易产生一些抑郁情绪,尤其是在经期,女性开始出现雌激素控制期。经期女性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容易致使雌激素分泌物的增多,并且作用比较强,这也将是子宫肌瘤出现的一个重要诱因。

那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预防子宫肌瘤的出现呢?

从细节入手预防子宫肌瘤:

1、定期体检:定期妇科检查是女性健康护身符,在出现私处发痒、分泌物增多并且有异味以及下腹部或腰部疼痛时,就需要警惕妇科疾病的出现及时接受检查。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子宫肌瘤的预防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正确的方式清洗外阴,确保外阴干燥清洁,在妇科炎症没有治愈的时候,就需要禁止同房。平时不私自滥用护理液,不要有每天使用护垫的习惯,内裤要勤换洗,并且需要单独清洗。

3、饮食均衡: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喝水,注意饮食均衡,像鱼类、蛋类、肉类以及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瓜果需多吃,而辛辣,高脂高糖、生冷、刺激性食物则要尽量避免。

4、有妇科疾病就治疗:不要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妇科疾病,发现后就需要及时加以治疗,以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诱发子宫肌瘤的出现。

其实不管子宫肌瘤多么的任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定期做好妇科检查,发现类似症状及早就诊治疗,对付它还是比较容易的。

浏览本篇文章的
用户最终选择了

60%患者选择
在线咨询客服快速解答您的疑问
40%患者选择
免费预约挂号免费预约优先就诊
隐形矫正
产科 妇科 儿科 新生儿科 儿保科 口腔科 中医科 乳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