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母的喜悦与忙碌交织,但生完孩子后,我们的身体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战役”,正处于恢复的重要阶段。此时,不适宜长途跋涉和过度劳累,“宅家”休养,与宝宝共度一个温馨、健康的假期,或许更适合现在的你。
这份专属您的健康指南,记得查收!
一、居家休养,筑牢健康基石
1.保证休息,但不能绝对卧床
尽量保持与宝宝同步作息,碎片化的睡眠积累起来,对于抵抗疲劳、促进恢复至关重要,手机我们就放一放。
保证适度活动的状态,顺产妈妈第二天即可下床轻微活动,剖宫产妈妈待伤口不疼后也要尽早活动。在家可以缓慢散步,以促进恶露排出和血液循环;避免久站、久坐、提重物等,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2.营养均衡,助力身体修复
节日期间饮食易丰盛,但产后饮食应遵循“清淡、易消化、高营养”原则。多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虾、瘦肉、鸡蛋)、新鲜蔬果,足量饮水,保证乳汁质量的同时,也能促进伤口愈合。
注意:避免摄入油腻、辛辣、生冷及大补之物,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或宝宝通过母乳产生过敏、腹泻等症状。月饼虽应景,但高糖高油,记得浅尝辄止。
3.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
无论是顺产侧切/撕裂伤口还是剖宫产,伤口都应保持清洁干燥,谨遵医嘱。若出现红、肿、热、痛或异常分泌物,请及时就医。
传统“月子期不刷牙不洗澡”的观念需摒弃。顺产妈妈体力恢复后可淋浴(剖宫产妈妈需等伤口愈合),注意保暖,速战速决。
4.关注情绪,悦纳自己
由于激素水平急剧变化和育儿的辛苦,产后妈妈出现情绪波动、莫名想哭的现场是常见的。但如果持续感到情绪低落、焦虑、绝望、对任何事都失去兴趣,请一定及时与家人沟通,并寻求专业帮助。2居家修复,开启健康美丽时光
假期宅家,也是开始进行产后修复的黄金时机。可适当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助力找回更好状态。
1.产后42天复查——修复的“启航标”
这是产后康复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它并非一次简单的体检,而是产后对身体的一次全面评估。医生会检查您的伤口、子宫复旧、盆底功能、乳房状况等,并为后续修复(如腹直肌、盆底肌修复)提供指导。
“产后42天复查”不一定要严格在42天之后才能去。这只是一个时间范围,一般在产后42天至56天(即6-8周)进行都是合适的。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和行程预约时间,切勿因假期或感觉良好而忽略此次检查。
2.腹式呼吸——唤醒核心
方法:平躺,屈膝,双手放于腹部。用鼻子缓缓吸气,感受腹部像气球一样鼓起;用嘴巴慢慢呼气,感受腹部向内收紧,趋向脊柱。每天练习10-15分钟。
3.凯格尔运动——修复盆底
凯格尔运动能够改善和预防因怀孕、分娩导致的盆底肌松弛,改善漏尿、盆腔器官脱垂等问题。
方法:首先需正确找到盆底肌,想象在排尿时突然中断的感觉,那时收缩的肌肉就是盆底肌。收缩盆底肌5秒,然后放松5秒,重复进行。每天做几组,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注意:不要在排尿时进行)。
总结而言,这个双节长假,对于产后妈妈而言,主题不是“狂欢”,而是“休养”与“修复”。放下对远方的执念,安心在家,妈妈的健康,才是送给宝宝和整个家庭最珍贵的节日礼物。
- 上一篇 产后盆底康复的第一步,从评估检查开始!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