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骶部总有下坠感,也不敢提重物...”
“咳嗽、大笑的时候,总觉得憋不住尿...”
“生完宝宝后,感觉夫妻生活不如从前和谐...”
这些产后难以启齿的小尴尬,很多妈妈都遇到过。究其根源,往往与怀孕和分娩过程中盆底受到的损伤有关。
十月怀胎,逐渐增大的子宫,给盆底肌肉带来了压力;而分娩时,盆底肌肉和神经又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怀孕本身就已经对盆底造成了影响。
现如今也越来越多的新手妈妈开始关注“盆底康复”。但其实康复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却容易被不少人所忽略——专业的盆底评估检查。
PART 01没有评估,何来康复?
盆底康复,绝不是“网上随便找个视频跟练”那么简单。每个人的损伤情况各不相同,康复方案因人而异,盲目的跟练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如,如果存在腹直肌分离的情况,不恰当的腹部力量训练(如卷腹运动等)反而会加重分离。更重要的是,如果盆底肌存在高张力状态(肌肉过于紧张),一昧进行凯格尔运动反而会加重紧张,导致疼痛和功能异常,让问题“雪上加霜”。
所以产后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康复,都需要提前进行评估和检查。
PART 02盆底评估都在评估什么?
一次专业的盆底评估,其实就像是在为盆底做一次全面“体检”,它通常包括:
1.问诊与病史回顾:盆底医生会详细了解您的孕产史、分娩方式、目前存在的症状(如漏尿、盆腔压迫感、疼痛等)及对生活的影响。
2.专科检查:进行外阴和阴道检查,进一步评估盆底肌肉的收缩力、耐力、协调性等,并检查是否存在盆腔器官脱垂的情况。
3.仪器筛查:这是目前常用的客观评估方法。将探头放入阴道,检测盆底肌肉在静息、收缩、耐力等不同状态下的电活动。它能清晰反映出您的盆底肌是紧张还是松弛,收缩是否协调,让问题一目了然。
通过评估,医生可以进一步明确盆底损伤程度及其他问题,并基于详细的评估结果,量身定制康复方案:
✅对于肌力薄弱、松弛的妈妈,核心是进行肌力提升训练。
✅对于肌肉高张力、疼痛的妈妈,首要任务是肌肉放松,如进行生物反馈治疗、腹式呼吸等,而非盲目强化。
✅对于肌肉不协调的妈妈,重点是训练其准确收缩和放松的能力。
PART 03产后多久可以进行盆底评估?
建议产后妈妈(通常产后6周至3个月是黄金期)都应进行一次专业的盆底评估。
即便目前没有明显异常症状,评估也能帮助发现潜在问题,进行早期预防;如果已出现漏尿、脱垂等症状,更应尽早评估治疗。
盆底健康是女性健康的基石,关乎着生活质量和长远幸福。请放下羞涩,迈出这重要一步,为自己未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投资。
- 上一篇 新手妈妈注意了,你的“开奶”方式可能正在伤害你!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