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当今上常见的细阐性感染之一:在发展中的人群,超过3/4是在其幼年时期获得感染;在发达则有所不同,在儿童时期获得感染的不多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则感染率却逐步上升。
(一)感染的来源
人类是幽门螺杆菌的天然宿主,虽然在灵长类动物中,亦发现有非常类似幽门螺杆菌的细菌存在,但在环堍中从未分离到该菌,对受污染的物品,亦难以把它培养出来,看来几可肯定人类是感染的来源。
(二)感染途径
传播途径为口-口及粪-口。隐藏在胃粘膜隐窝内的幽门螺杆菌,有时通过胃食管反流而有机会进人口腔,从而通过口-口途径传播;或者隐藏在胃粘膜内的幽门螺杆菌,又可通过粪便排出,在大多数感染者的粪便或牙斑中都可检出幽门螺杆菌。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显示,在口腔粘膜和胃窦部发现有相同的幽门螺杆菌菌株。幽门螺杆菌的血清流行病学类似甲型肝炎的情况,这足支持幽门螺杆菌粪-口传播的主要流行病学证据。
(三)感染的聚集性
鉴于幽门螺杆菌在环境中缺乏贮存场所,提示该菌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在居住拥挤的人群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聚集现象,已有报道曾见于儿童机构和家庭中。
(四)感染的易感性
发展中所有的人是在5岁后获得感染,发达由于居住条件和环境卫生的。有较大比例是在育少年时期获得感染,系通过与异性口-口接触所致,所有的人是在30岁后得到感染。
- 上一篇 幽门螓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如何?
- 下一篇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