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和实是中医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皮指正气不足,虚证便是由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实指邪气过盛,实证便是由邪气过盛所表现的证候。
消化性溃疡在发病后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病理变化都可以从虚实两个方面进行概括,可以说虚实为常而多演变是其基本病理变化规律。一般来说,寒积胃院、湿热中阻、肝郁气滞、肝胃郁热、寮阻胃络等,属于实证范畴;而胃阴不足、脾胃虚寒等,则属于虚证类型。
从消化性溃疡患者病情变化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发病初期病变在胃,多以实证为主。随着疾病的发展,由胃及脾,脾气受损,在病机上逐渐发生转化,而出现虚实夹杂的病理变化。
由于气血生化乏源.脾气虚惫,阴阳耗损,而由实转虚。对于不同的消化性溃疡病人来说,尽管病程长短不一,病情轻重有别,每个患者的年龄、生活环境也都有所差异,但在其病变过程中,大体都存在虚实病机转化的规律。
在消化性溃疡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还会出现多种演变。寒积胃脱,疼痛日久,可郁而化热;因热而胃院疼痛者,若复因生冷过度,以致寒热不调,二者夹杂,互结胃脱,亦可形成寒热错杂之证。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行不畅,故因气滞而病者,日久则可见癖血内结;反之,淤血内结,则必然阻遏气机,故气郁更甚。由此可见,气滞与血I-在疾病演变过程中常互为因果。
消化性溃疡通常来说预后较好。若胃热塑盛、肝火犯胃、以及阴虚血热,迫血妄行,或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可形成吐血、便血之症.为病情发展的严重阶段。若吐血量多,或反复不止者,则属危证应及时救治。
若痰浊阻胃、胃中积热、寮血阻结以及脾胃虚寒等发展到一定程度,还可形成反胃,导致胃气不降而朝食暮吐、6食朝吐.亦属需及时治疗的危证。若消化性溃疡病人突然出现难以忍受的七腹剧痛.继而全腹持续疼痛伴有腹部僵硬,多为穿孔而导致的危证.需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抢救措施或手术治疗,不可延误。
此外,若病变日久,痰癖互结胃胶,形成盛积,触之有块,身体迅速消瘦,脱痛难忍,常规药物治疗难以奏效,甚则呕吐如赤豆汁者,其预后则差,亦为消化性溃疡病变危证,应引起足够重视。
- 上一篇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发病机制概括
- 下一篇 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