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本想着熬过了九个月的不适,终于成功“卸货”,还没来得及高兴几天,就被带娃的日常填满。
很多新妈妈发愁产后一直瘦不下来,不是说产后肚子就会回去吗?为什么人瘦了,肚皮却依然变得很松弛,甚至还出现了腰背痛,这些可能是腹直肌分离惹的祸。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随着腹部的增大,大多数女性腹部肌肉中间都会出现一个空隙。这个空隙通常在产后4-8周后会逐渐关闭。
对于一部分女性,在怀孕期间腹部肌肉有可能会被过度拉伸,导致产后无法自动修复,这种情况称作“腹直肌分离”。
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顺产,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发生原因
1、 生理原因
除妊娠生产因素外,2次以上剖宫产、怀有巨大儿或多胞胎、羊水多、怀孕前体型瘦小等也可能是易致腹直肌分离的因素。
2、饮食原因
孕期未控制好饮食、营养不均衡、体形肥胖,可能会造成肌肉组织弹性下降。饮食过少也会造成肌肉组织弹性不足。
3、 其它原因
年龄因素、缺乏运动、过度宽大的衣服对胎儿没有承重作用。
腹直肌分离的危害
1、腰背痛
腹直肌分离程度越大,腹部肌肉越弱,对躯干的承托力越小,越是增加后背部肌肉的负担,容易出现腰背痛,进一步限制了其活动、哺乳等日常行为。
2、 脏器移位
腹直肌分离严重者还可能使内部脏器下移,如胃下垂,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
3、体形臃肿
大肚腩,使产后妈妈失去自信。
腹直肌分离自测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仰卧位,双腿弯曲,露出腹部,左手在头后支撑,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脐下2指处,身体放松,将上身抬起,下颌抵胸。
以两手指触压,感觉两侧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
若感觉不到挤压,将手指向两边挪动,直至找到紧张的肌肉,测量两侧肌肉的距离。
在产后5~9周可出现腹直肌分离。2指以上提示可能存在腹压增高、盆底压过高等情况。
正常:2指以内。
需改善:2-3指。注意不可进行躯干弯曲和扭转的负重练习,因为会加重症状。
需就医:3指以上,属于比较严重的腹直肌分离, 可能会引起疝气,需要就医。
腹直肌分离的训练方法
动作1:站姿收腹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靠墙站立,保持中立位,后脑勺、背部和臀部贴墙,双脚距墙约30cm。吸气准备,呼气时腰椎贴墙,然后吸气还原。
10-15次/组,2-3组
注意:不要用手臂推墙,身体主动靠近墙壁,尽可能腹部内收,想象肚脐向墙靠近。
动作2:跪姿收腹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四点跪姿,肩、腕、膝、髋四关节保持垂直,脊柱持中立位。胸椎自然后屈,腰椎自然前屈。吸气小腹放松,呼气时用力内收。
10-15次/组,2-3组
注意:脊柱始终保持中立,仅活动腹部。想象将肚脐吸向腰椎。
动作3:跪姿伸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继续四点跪姿。吸气准备,呼气时右腿慢慢向后伸;吸气不动,呼气慢慢收回。
4-6次/组,每侧腿2-3组。
注意:身体保持中立位,仿佛骨盆上放了一本书,保持书不掉。
动作4:仰卧蹬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仰卧,下巴微收,双手扶住右小腿前方,腰椎压住垫子。吸气准备,呼气时右腿向远处蹬。
6-8次/组,每侧腿2-3组。
注意:手扶腿时,尽量向胸口按压,帮助腰椎压向垫子。另一条腿尽量向远处伸,同时保持腰椎不抬起。
动作5:平板支撑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俯卧,肘关节与肩关节垂直。膝关节撑地,上身平行地面。保持身体稳定,停留一分钟。如力量允许,可膝关节抬起,做完全平板支撑。保持时间可逐渐延长。
注意:收紧腹部,不要塌腰、塌肩,肘关节用力压垫子。
远东龙岗妇产医院温馨提醒:腹直肌分离虽然是不会对健康有过多的影响,但是对产后妈妈的形态和心理会有很大的影响,希望妈妈们不要因为腹直肌分离来影响自己的自信心。
- 上一篇 产后漏尿?可能是盆底肌出现问题了!
- 下一篇 重视产后康复,从盆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