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溃疡病以急性、继发性多见。常继发于严重感染、重度营养不良、大量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水杨酸制剂、大面积烧伤及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原发性溃疡常有家族史,可能与遗传有关。胃酸分泌过多为主要原因,其次是精神因素。近年来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
1.新生儿期:大多继发于新生儿各种疾病,尤其是新生儿窒息、败血症等。多为应激性溃疡,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主要表现突然上消化道出血和穿孔,以呕血、便血、腹胀及腹膜炎为主,易被误诊。
2.婴幼儿期(2个月至3岁):起病可急可缓,急性起病为应激性溃疡,其临床特点与新生儿相似,授性起病者表现为脐周不规则腹痛,呈间歇性发作,与饮食关系不明确,恶心,反复呕吐,厌食,体重增长缓慢等。
3.学龄后期(3-6岁):原发性溃疡逐渐增多,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症状明显,位于上腹或定位不准确,与饮食关系不明显,有时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上消化道出血。
4.学龄期: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随着年龄递增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上腹或脐周痛,有时有夜间痛,部分患儿有周期性、季节性,与饮食有关系,但不如成人明显。有时可伴有呕吐、反酸、嗳气。部分病程长的患儿可出现营养不良、慢性贫血等表现。
- 上一篇 小儿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
- 下一篇 消化性溃疡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做哪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