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多呈圆形或卵圆形。溃疡的边缘整齐,一般与周围枯膜相平或稍高,溃疡壁陡直,底部深,常穿透肌层达浆膜层。
发病时间较长的溃疡可呈斜漏斗形.溃疡的贵门侧较深且边缘陡峭,幽门侧较浅且边缘的粘膜下层、环肌层及肌层断端相继突起呈阶梯状,这是在溃疡形成过程中胃的蠕动所导致。
当胃壁自胃体向幽门方向运动时,演疡处各层移动程度不同,粘膜层移动很大,其次为环肌层,再次为纵肌层,以致形成斜向幽门的阶梯状边缘。溃疡的底面较清洁,可有少量渗出物及凝血块附着。
显微镜下观察,溃疡的基底部大致由4层组织构成。由浅入深层为炎性渗出物,主要由白细胞和纤维素构成;第二层为坏死组织,含嗜酸性坏死组织及破碎的细胞核;第三层为肉芽组织。
其中有丰富的与溃疡底面呈垂直方向排列的毛细血管;下层为瘫痕组织,由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演疡时间越久,康痕形成越多,增生的纤维组织向周围的肌层下扩展,将肌层断端上推移,使肌层断端与其上的粘膜肌层断端吻合,底部纤维组织与浆膜融合,并可与邻近的肝、胰等器官的包膜形成粘连。
瘫痕组织内的小动脉常有增生性动脉内膜炎,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有时有血栓形成,从而引起局部缺血,影响组织再生.这也是形成演疡复发的病理基础之一。底部的神经节细胞常有变性和神经纤维断裂,可能是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
溃疡边缘的表面上皮及腺体常有增生,有时出现不典型增生,周围粘膜常有慢性炎症和水肿,严重者枯膜面呈粗颗粒状,并可见到灶状分布的肠上皮化生。
- 上一篇 溃疡患者一般发生哪些部位?
- 下一篇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