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药物对胃、十二指肠粘膜有损害作用,其中以非甾体抗炎药物为明显。长期口服这类药物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的病人发生澳疡病,其中以胃溃疡更为多见。服用非街体杭炎药物者发生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危险性比不服此药者分别增大3.2和2.7倍。
危险性的大小与服用的剂量大小和疗程长短有关。不过,与个体之间对这类药物的敏感性也有一定关系。非菌体抗炎药之所以损伤胃粘膜的原因除了药物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作用外,其基本原因是由于这类药物抑制体内的环氧化酶活性而干扰了胃、十二指肠粘膜内的后列腺素的合成,削弱了后列腺素对胃、十二指肠枯膜的保护作用(如附图所示)。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诱发溃疡病,其原因可能是这类药物可使粘液生成减少,从而影响了粘膜的防御机能。已知花生四烯酸是后列腺素的后身物质,后者是通过磷脂酶A2的作用,从细胞膜磷醋中释放出来的。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磷酷酶A2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这或许也是肾上腺皮质激素诱发演疡病的原因之一。不过,对于肾上腺皮质激素诱发演疡病的可能性尚有争论,有些学者通过有关临床研究发现长期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发生溃疡病的机会并不比对照组大。
利血平有类似组织胺的作用,可使胃酸分泌量增多。因此,长期服用利血平可能有致溃疡病的潜在危险,但尚缺乏确凿的证据。
- 上一篇 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中的作用
- 下一篇 吸烟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