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夜妈失眠,哄娃一宿黑眼圈。这是个千古难题——哄娃睡,让多少妈妈在夜里崩溃。
十个妈妈九个失眠,原因无它,就是有个“睡渣宝宝”。哄睡2小时,睡眠5分钟,十八般催眠武艺用尽,依旧搞不定一个精神抖擞的娃。
多少哄娃睡觉的辛酸事,都藏在凌晨4点钟的黑眼圈里……
哄娃睡是很心累,但是有的爸爸妈妈,如果没有注意方式,不仅宝宝睡不着,还有可能会影响到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这些哄娃睡的“习惯”,你有吗?
01
摇晃哄娃睡
很多家长喜欢在孩子哭闹不止的时候,把孩子抱在怀中,摇晃着安抚。甚至往往孩子哭得越厉害,家长也就摇晃、抖得更厉害。
其实,婴幼儿颅骨腔内是没有发育成熟的,颅骨平、薄且柔韧,如果是角度较大或速度很快后又突然减速地摇晃,很容易导致小宝宝的脑袋受伤,甚至导致脑震荡、颅内出血、影响智力发育等。
02
同床搂着睡
有些家长因为疼惜宝宝,或者想要给宝宝安全感,会抱着、搂着孩子一起睡。这种做法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是存在安全隐患的。
宝宝肢体活动能力受限,和家长同床睡着时,很容易被大人的肢体压住关键部位或被子盖住口鼻等,存在一定的危险。而且同睡时空间过于狭小,可能导致宝宝无法呼吸新鲜空气,也不利于孩子健康。
03
依赖奶睡
很多妈妈为了宝宝快点睡着,会让宝宝含着乳头或奶嘴入睡,一看娃哭,都没搞清楚,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给奶。时间长了,孩子睡不着就哭闹找妈妈,你说难不难?
这种做法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让平时的入睡难度加大,而且含着奶嘴入睡、或者奶水留在嘴里,也会影响宝宝牙齿发育和口腔卫生,蛀牙几率可能更大,对孩子的消化系统也不好。
孩子睡不着,试试这几个哄睡方法,或许可以早日解放,睡个好觉。
01
留意宝宝的疲惫情况
每个宝宝的生活习惯都不一样,平时多观察下宝宝“想要睡觉”的讯号。有的孩子可能是打哈欠、揉眼睛,有的可能就是大哭大闹。了解自家宝宝的表现,留意时间段,在孩子发出疲惫讯号的时间段里,引导孩子做一些轻松、平静的活动。
02
营造睡眠环境
在宝宝入睡前,给宝宝营造合适的睡眠环境,比如保持安静、调暗灯光,培养宝宝对于白天活动、夜晚休息的概念,营造一种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建立睡眠氛围。
03
适当借助安抚产品
宝宝睡不着也可能是因为焦虑、没有安全感。可以适当借助一些安抚产品,比如和孩子一起听轻柔的音乐,给孩子安抚玩具,给孩子读读绘画本等等,满足孩子对于安全感需求。同时要注意安抚奶嘴等产品,别让孩子养成“非奶嘴不睡”之类的坏习惯。
04
从安抚趋向自主入睡
有的孩子很早就能自己睡觉,有的半夜醒来大哭大闹,差别可能就在于平时的培养。孩子哭了可以先观察一下,看看是否真的要安抚,还是哭两声就睡了,针对性安抚孩子,不提倡过度安抚,应该朝着孩子自主入睡的方向努力。
一般情况下,宝宝睡不踏实是暂时的,早期给予针对性的睡眠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睡眠习惯。有时候宝宝睡不着、睡不稳也可能是因为身体问题,在日常中要定期带宝宝体检,了解孩子的身体情况和生长发育状况,提早预防和发现问题,早发现早治疗。更多关于孩子生长发育的问题,可以到深圳远东龙岗妇产医院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