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盆底修复,很多人便认为这是产后妈妈的专属!其实不然。
我们都知道,怀孕和分娩不可避免造成盆底肌受损,虽说后期盆底肌能够自我恢复,但恢复程度不高,且不能恢复至孕前状态。所以,产后妈妈需要进行盆底修复这没有疑问。
但没有怀孕、没有生过孩子,也会出现盆底肌受损?也要做盆底修复吗?
盆底修复不是产后妈妈的专属!
关注盆底健康,是每个人必修课!
除了妊娠和分娩会给我们身体带来盆底损伤外,以下因素也会给我们的盆底造成损伤!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会使得结缔组织变薄,而导致盆底肌肌力下降,盆底疾病也就发生了。尤其是围绝经期的女性更需要重视了!
盆腔手术史:
盆腔手术改变了盆底结构,改变了生理状态,易造成盆底支持结构及神经损伤。
久坐、肥胖、长时间便秘:
久坐久站,容易引起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盆底肌肉松弛。肥胖(BMI≥28)、长时间便秘,会出现高腹压情况,损伤盆底肌,促使子宫脱垂。
盆底功能受损会有哪些表现?
我们先来聊聊什么是盆底。
它犹如一张“大网”,在会阴肛门处支撑着我们的尿道、直肠、子宫等组织,还控制着排尿、排便、支撑盆腔器官以及性功能,维持着人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当盆底功能受损后,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尿失禁:
咳嗽、大笑、提重物,甚至正常行走时,出现尿液不自主流出的情况。
性生活不和谐:
出现性阴道痉挛、高潮缺失、阴道漏气、性交疼痛、性欲降低等问题,影响性生活体验。
盆腔脏器脱垂:
走路时小腹出现酸胀感,会阴处有下坠感,甚至两腿之间有异物感,下体觉得有东西掉出。
慢性盆腔疼痛:
肚子隐隐作痛,但没有具体的疼痛部位,临床上也检查不出明确的病因。
功能性便秘:
大便困难、费力,大便次数少,每周<3次。
膀胱过度活跃: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夜尿次数多,成人正常情况下每天尿次数为6-8次,夜尿1次。若正常饮水情况,小便次数超过以上水平,可能存在膀胱过度活跃。
如果盆底功能受损后并未及时修复,即使现在并未显露出临床症状,但久而久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也会找上门来!
如果不确定自己盆底功能是否受损,可前往医院进行盆底评估,出现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治疗!
- 上一篇 内窥镜人流 | 守护生育力,必要时请选择科学的人流方式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