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高温多雨,蚊虫活动进入高峰期,以蚊子为媒介传播的传染病风险也随之上升。
近期,广东地区的家长们想必也刷到不少关于“基孔肯雅热”的信息,其中,深圳也开始出现相关病例。备受花蚊子“宠爱”的孩子们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请收好这份指南。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这个名字来自非洲斯瓦希里语,意思是“弯腰驼背的痛苦”。一听就知道,这病可不轻松!
它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就是我们常说的“花蚊子”)。
孩子感染后可能出现这些症状
▲突然高烧(39℃以上);
▲剧烈关节痛(尤其是手脚小关节),疼到走不了路、动不了;
▲全身皮疹、瘙痒;
▲头痛、肌肉酸痛、乏力;
▲恶心、呕吐、食欲差等消化道反应;
虽然大多数孩子症状较轻,通常在1周左右恢复,但部分孩子的关节痛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影响日常生活。
预防基孔肯雅热:清、灭、防
由于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和疫苗,所以预防蚊虫叮咬是保护孩子的关键。
01清积水:从源头断蚊粮
伊蚊喜欢在干净的小型积水中产卵,比如:花盆托盘、饮水机托盘;废旧瓶罐、轮胎、塑料袋;水生植物(如绿萝、富贵竹)的水。
建议每周至少一次,彻底清理家中及周边的积水,换水时记得清洗容器内壁,让蚊子“无处安家”。
02灭成蚊:家里也要“清虫患”
使用电蚊拍、蚊香、电热蚊香液等工具灭蚊。检查纱窗是否破损,阳台角落、卫生间地漏等易藏蚊处要重点防范。
03防叮咬:出门穿戴+驱蚊剂
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免穿深色衣物;同时选用符合标准的驱蚊剂,按说明书喷涂在裸露的皮肤或衣物上,避开眼睛、嘴巴、伤口和手部,回家要进行清洗;睡觉时使用蚊帐,特别是婴幼儿。
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立即就医:如果孩子近期有蚊虫叮咬史(尤其在流行区),并出现突发高热(≥38.5℃)伴有剧烈关节疼痛/肿胀、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告知医生关键信息:务必向医生详细说明孩子的症状(特别是关节痛情况)、蚊虫叮咬史、近期旅行史(是否去过流行区)以及居住环境。
对症支持治疗:充分休息,补充水分(口服补液盐或水),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尤其在登革热未排除前,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是需要重视的蚊媒传染病。我院儿内科于艳君医生提醒:蚊虫肆虐,家长们一定要做好防护,降低感染风险哟!
- 上一篇 夏日高发!手足口病进入“危险季”,这份防护指南请收好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