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是幽门螺杆菌的英文缩写。幽门螺杆菌是生长在胃粘膜中的一种细菌。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瓦伦和马歇尔首次从慢性胃炎病人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当时称为幽门弯曲菌并写进了报告。此后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证实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它可寄生在胃粘膜的粘液下层和上皮细胞的表面。
马歇尔及奠里斯教授自己吞服了这种细菌做试验,结果引起了胃粘膜的慢性发炎,从而证实了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现在的观点认为,幽门螺杆菌可能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之—,是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疡的病原菌。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什么关系?
自发现幽门螺杆菌以来,在10多年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之一,其依据为:
(1)慢性胃炎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呈平行关系。
(2)活动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其胃炎的轻重程度也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关。
(3)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慢性胃炎病人的症状和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可明显。
(4)自愿者口服幽门螺杆菌悬液可引起胃炎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同时也发现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其依据为:十二指肠潰疡病人胃窦部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为80%~;十二指肠球部幽门螺杆检出率为70%-80%;胃溃疡病人的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60%~80%。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可以愈合,而且复发明显减少,所以,目后认为幽门螺杆菌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