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首次从病人的胃幽门部黏膜分离、培养出一种螺旋形、稍弯曲的杆状细菌,命名为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与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那么,如何检测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具体介绍如下所示:
(1)胃镜一尿素酶试验:尿素酶是幽门螺杆菌产生的一种物质。在胃镜检查时钳取一小块胃黏膜组织,将之放于特制的试纸中,通过化学显色反应可检测出该组织中有无尿索酶,从而知道有无幽门螺杆菌。尿素酶试验阳性表明此患者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这种检测方法的优点是简便、;缺点是必须通过胃镜检查才能完成,而且如医生钳取的部位正好无幽门螺杆菌生长或数量较少,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2)13C-尿素呼气试验:此方法基于幽门螺杆菌能产生尿索酶的原理而设计。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C02),C02在小肠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肺,在呼吸过程中排出体外。给受检者
口服用放射性同位素碳十三(13C)标记的尿素(打过“记号”的尿素)后,如果被检者胃中存在幽门螺杆菌,它产生的尿素酶就可将13C标记的尿素分解为氣和标记了13C的CO2(打了“记号”的CO2)。通过气体同位素质谱仪或红外线光谱分析仪检测一定时间段内呼吸气体中l3C-CO2的含世,即可反映出胃内尿素酶活性的强弱,判断出被检者胃内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此方法的优点是、敏感、特异、苦。但要求在检查后4周停服抗生索以消除对结果的干扰。
(3)14C-尿素呼气试验:原理及方法基本同13C-尿素呼气试验,
不同的是受检者口服l4C-标记的尿素后,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来测定和分析结果。
- 上一篇 是什么引起慢性胃炎的呢?
- 下一篇 诊断幽门摞杆菌感染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