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一次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
病因
1、椎间盘退变是根本原因
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运动和负荷中承受巨大的应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渐下降,髓核失去弹性,纤维环逐渐出现裂隙。在退变的基础上,劳损积累和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发生破裂,髓核、纤维环甚至终板向后突出,严重者压迫神经产生症状。
2、损伤
积累损伤是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原因。反复弯腰、扭转等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故本病与职业有一定关系。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及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因过度负荷,均易造成椎间盘早期退变。急性的外伤可以作为椎间盘突出的诱发因素。
3、妊娠
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而腰骶部又承受比平时更大的应力,增加了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4、遗传因素
有色人种本现的发病率较低。小于20岁的青少年病人中约32%有阳性家族史。
5、发育异常
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和关节突不对称等腰骶部先天发育异常,使下腰椎承受异常应力,均会增加椎间盘的损害。
腰椎间盘突出分类
根据其突出程度及影像学特征结合治疗方法可做如下分型:
1、膨出型
纤维环部分破裂,但表层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这一类型经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
2、突出型
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但后纵韧带仍然完整。此型常需手术治疗。
3、脱出型
髓核突破后纵韧带,形同菜花状,但其根部仍然在椎间隙内。需手术治疗。
4、游离型
大块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完全突入椎管,与原间盘脱离。需手术治疗。
5、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前者指髓核经上下软骨板的发育性或后天性裂隙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后者是髓核沿椎体软骨终板和椎体之间的血管通道向前纵韧带方向突出,形成椎体前缘的游离骨块。这两型临床上无神经症状,无需手术治疗。
表现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20~50岁的病人,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6:1。病人多有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首次发病常在半弯腰持重或突然扭腰动作过程中发生。
1、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绝大部分有腰痛。腰痛可出现在腿痛之前,亦可在腿痛同量或之后出现。发生腰痛的原因是椎间盘突出刺激了外层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
2、坐骨神经痛
由于95%左右的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4~5及腰5、骶1间隙,故多伴有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发生,疼痛为放射性,由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跟部或足背。有的病人为了减轻疼痛,松弛坐骨神经,行走时取前倾位,卧床时取弯腰侧卧屈髋屈膝位。坐骨神经痛可因打喷嚏或咳嗽时腹压增加而疼痛加剧。在高位椎间盘突出时(腰2~3,腰3~4),可压迫相应的上腰段神经根而出现大腿内侧或腹股沟区疼痛。
3、马尾综合征
中央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急性发病时应作为急症手术的指征。
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适应症:初次发病,病程较短的病人;休息以后症状可以自行缓解者;由于全身疾病或有局部皮肤疾病,不能施行手术者;不同意手术者。
治疗方法:卧床休息,一般严格卧床3周,带腰围逐步下地活动;非甾体抗炎药物;牵引疗法,骨盆牵引最常用;理疗。
2、手术治疗
适应症:腰腿痛疾病严重,反复发作,经半年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逐渐加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中央型突出有马尾神经综合征,括约肌功能障碍者,应按急诊进行手术;有明显的神经受累表现者。
注:内容摘自《外科学》(第8版)
以上就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介绍,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