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牙齿健康是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然而,许多家长在护牙路上常常因为一些“我以为”的误区,反而影响了孩子的口腔健康。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那些常见的护牙误区,从“我以为”到“早知道”,帮助家长们科学护牙,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的大白牙!
误区一“我以为乳牙坏了不用管,反正会换牙”
很多家长认为乳牙迟早要换,蛀了也没关系。实际上,乳牙的健康与恒牙的发育息息相关,当龋坏至牙髓时,不仅会出现剧烈疼痛、影响咀嚼和营养吸收,还可能引发根尖炎症,波及恒牙胚,导致恒牙发育不良或排列不齐。
正确做法是:从孩子第一颗乳牙萌出(约6个月)就要开始清洁,定期访问牙医,发现蛀牙及时治疗。
误区二“我以为孩子不爱刷牙,长大自然就好了”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抗拒刷牙是正常的,等长大就好了,甚至部分家长觉得孩子刷牙也是胡乱刷一通,刷不刷都不打紧。
事实上,口腔清洁习惯要从小建立,刷牙习惯更需要从小培养,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学会使用牙线,能避免很多口腔问题。
家长可以教会孩子使用圆弧刷牙法或者巴氏刷牙法。将牙刷放在牙齿和牙龈的交界处,上牙往上刷,下牙往下刷,以小的圆形或者水平轻轻震颤的方式进行刷洗。刷牙的过程需注意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咬合面、内侧及外侧。
误区三“我以为孩子牙齿不齐,等换完牙矫正也不迟”
有些牙齿问题需要早期干预,盲目的等待只会错失良机!
有些家长认为牙齿矫需要等12岁换完牙再做,但某些问题(如地包天、严重拥挤)需要在7-9岁进行早期干预,否则会影响颌骨发育,甚至出现骨性畸形,对孩子的颜面造成不利影响。
早期矫正不仅可以改变骨骼位置、改变肌肉形态与习惯,从而帮助确定孩子牙齿正常的生长轨迹,并为日后健康美丽的面型做铺垫。
误区四“我以为孩子牙龈长包就是上火了”
孩子牙龈反复出现牙龈脓包,一碰就疼,甚至口服消炎药还是频繁复发,千万别简单当成“上火”!这很可能是乳牙根尖周炎在作祟。
根尖周炎主要是发生在牙根尖周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大多数根尖周炎继发于牙髓疾病。感染牙髓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经根尖孔可直接扩散至根尖周组织,会导致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误区五“我以为只要孩子少吃糖便不会蛀牙”
很多家长严格控制孩子吃糖,却忽略了饼干、面包、薯片等淀粉类食物。这些食物残渣在口腔中分解成酸,同样会腐蚀牙齿,导致龋齿。
家长们除了控制孩子们甜食的摄入,还要控制零食频率,尽量在正餐后吃;吃完东西后及时漱口或刷牙,多让孩子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帮助清洁牙齿。
误区六“我以为氟有害,儿童不能使用含氟牙膏”
有些家长担心氟中毒,不敢给孩子用含氟牙膏。但其实,适量的氟能促进骨骼钙化,氟与牙齿表面矿物质结合,形成坚固保护层,有效抵御龋病的威胁。含氟牙膏是当前常用的防蛀手段之一。
孩子的牙齿健康离不开家长的细心呵护,避免这些“我以为”的误区,才能让孩子远离牙病困扰。从今天开始,科学护牙,帮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吧!
- 上一篇 “缺一颗牙没关系的”,那你可就错了!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