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保科门诊,我们常听到家长焦虑地询问:
“医生说我家宝宝是高危儿,到底什么意思?”
“高危儿是不是一定会发育落后?“其实,高危儿更需要科学的关注而非过度恐慌。今天咱们就来说清高危儿的核心照护要点,帮助家长掌握科学养育的“金钥匙”。
高危儿≠问题儿童
什么是高危儿
指在胎儿期、分娩期或新生儿期存在高危因素,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宝宝。常见高危因素包括:
产前因素:早产(<37周)、低体重(<2500g)、多胎妊娠、孕期感染(如巨细胞病毒)
产时因素:分娩窒息、脐带绕颈3周以上、产伤产后因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重度黄疸、颅内出血
三大认知误区要避开
❌误区1:高危儿一定会出现后遗症
真相:大多数高危儿通过科学干预可正常发育
❌误区2:孩子能吃能睡就不用体检
真相:部分发育问题在2岁后才显现
❌误区3:康复训练必须等发现问题再做
真相:出生后6个月内是黄金干预期
高危儿预警信号:对照月龄自查
0-3月龄
运动发育:俯卧时不会抬头。
视觉发育:对人脸无注视,不追视移动的人或物品。
听觉发育:对很大的声音没有反应。
社交与情感:追引时不发音或不会笑。
4-6月龄
运动发育:4个月仍紧握拳,拇指紧贴掌心、内收;6个月不能翻身,扶立时尖足,足跟不能落地。
语言发育:6个月发音少,不会笑出声。
社交与情感:不会伸手及抓物。
7-9月龄
运动发育:7个月不能发“ba、ma”音;8个月不会独坐。
社交与情感: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
其他:听声音无应答。
10-12月龄
运动发育:12个月不会用拇指食指对捏小物品;不会扶物站立。
语言发育:对呼唤名字无反应。
社交与情感:不会挥手表示“再见”或拍手表示“欢迎”。
18月龄
语言发育: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
运动发育:不会独走。
社交与情感:与人无目光对视。
危儿预警信号:对照月龄自查
触觉激活
每天进行10分钟抚触按摩,重点刺激手心、足底(用温度适宜的纱布巾轻擦)
视觉训练
0-3月龄宝宝,可使用黑白卡在宝宝眼前20cm处缓慢移动,每张卡片停留5秒,一天可进行5-10次,每次30秒左右。
听觉刺激
3-9月龄宝宝,可播放节拍器(60拍/分钟)或轻柔童谣,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运动引导
清醒时多采取“飞机抱”姿势,锻炼颈部肌肉(需护住头颈部)
特别提醒各位家长,高危儿的成长就像一场马拉松,科学监测和早期干预就是最好的“补给站”。建议家长们按时做好体检,同时对准宝宝发展里程碑,发现异常时应该及早到儿童保健科进行专业评估。附高危儿体检时间。
【 高危儿体检全攻略 】
出生~6个月:每月检查1次
6个月~1岁:每2月检查1次
1岁~1岁半:每3月检查1次
1岁半~3岁:每6月检查1次
- 上一篇 孩子胖乎乎更可爱?小心肥胖带来的“甜蜜负担”!
- 下一篇 小儿髋关节超声检查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