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湿热天气也来了,各种细菌和病毒也开始蠢蠢欲动。
孩子高烧不退?嘴巴咽峡部满是“溃疡”?哭闹、流口水、食欲不佳?……如果近期孩子出现这些情况,要小心「疱疹性咽峡炎」。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夏秋两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一般主要目标就是1-7岁的小孩子,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孩子特别多见,很容易在幼儿园、小学集体流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孩子“中招”会怎么样?
“中招”的孩子,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大多就是发烧、不肯吃饭、喉咙痛等症状,看起来和普通感冒差不多,很多家长也因为不了解而当成普通感冒,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同时,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在口腔咽峡部还会出现疱疹,吞咽疼痛,流口水,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进食。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发高烧、呕吐、惊厥等情况,这些情况要及时就医治疗。
同时,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和手足口病的病原有交叉,两者的感染症状也有类似的地方。比如都会发热,都会长疱疹(手足口长的地方多,疱疹性咽峡炎只长口腔),所以也有很多人说这两种疾病是“表兄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原因主要是肠道病毒,如EV71、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夏秋雨季潮湿闷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容易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患病宝宝的口水、痰液、大便及其被污染的手、毛巾、衣物、玩具等都可传播病毒。所以如有疑似症状,要及时做好隔离工作。
让疱疹性咽峡君“滚蛋”吧 ▼
1、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注意卫生
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暴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家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餐具使用前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少去人多的地方
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做好消毒
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5、打EV71疫苗
肠道病毒EV71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6个月到5岁的婴幼儿可及时接种EV71疫苗,可预防EV71病毒(但对其他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肠道病毒是无效的),减少发病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