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特别是学龄儿童时期的孩子,可谓是一说一箩筐:
“ 老师反馈孩子课上总是走神,似听非听,好像完全陷入了自己的小世界里,你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在听什么时候大脑在开小差。
有的孩子特别容易冲动,表现在特别爱插话,话很多,只要老师一提问题就特别积极要举手回答问题,实际上他还没有搞清楚老师的问题。
还有的还表现在多动上,似乎孩子的屁股上长刺了一般,从他一天睁眼开始,就像发动了“小马达”一刻也不得停歇。这个时候家长往往以为是孩子调皮、顽皮,往往很容易忽视孩子可能患上了多动症。
”
像上面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家长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道理也讲了一大堆,任你把嘴皮子磨破了,孩子依旧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实在是太愁人了。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叶子一样。每家的孩子多动的情况也是不尽相同。有的孩子注意力不完全不能集中或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有的完全是多动症孩子。日复一日,家长如果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的话,可能会导致孩子的问题愈发严重。
1. 病理性VS非病理性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首先建议可以先带孩子去医院查一下是否有注意力缺陷的问题。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有非病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如果是病理性的问题,就需要及时就医,并明确注意力缺陷的程度,如轻度、中度或者严重,相应的做一些康复训练或者是药物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但生活中较常见的是非病理性因素,即后天习惯和环境所造成的,如果父母能够积极地引导和帮助孩子改变的话是可以治愈的。
2. 减少语言的暗示
全民内卷的现状下,如果让孩子再上一波“内耗”那简直就是噩耗。常常听到家长见人就诉苦:自己家孩子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之类的,就像祥林嫂一样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自家不争气。长此以往,孩子心里就会打下一个深深的烙印,习惯性地自我心理暗示:我就是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孩子,我老是走神是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爱走神的孩子!你看这就是语言暗示的力量,明明可能只是偶尔犯错的小孩非要“逼”他成为你们口中的“惯犯”。
3. 投孩子所好
沉浸式学习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同样是7-8岁的小孩注意力能够集中在15分钟到20分钟都是属于正常范围。如果说想要延长孩子的注意力,就需要老师或者家长要用一些新鲜的事物刺激来博孩子的眼球才能让孩子持续专注。比如小孩子会对一些生动鲜明直观的形象感兴趣。那大人就可以投其所好,提前备好课,多用一些生动的语言,图片,视频,夸张的表情,声音等等运用在日常教学和沟通中。
4.帮孩子设立明确的目标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奖惩表格。凡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在刚开始的学习时间不宜过长。可以采用短平快的方法,把作业分成几部分,以激励的语言赏识他的能力,先让他写完一部分,完成任务后可以休息5分钟,一起在在表上奖励贴纸一张以示表扬,可以约定集齐5个贴纸实现一个小愿望之类的。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自信心会不断增加,家长可以酌情逐步增加孩子的学习时间,这样就可以慢慢让孩子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自控力也会大大提升了。
5.加强运动和培养兴趣爱好
假日或者放学后,可以陪孩子多打一下乒乓球,羽毛球之类的。小球运动对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是非常好的。同时加强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让宝宝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如做手工、玩过家家、画画、玩沙子等,在这期间不打扰他,可以让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另外,平时要多带宝宝出门看风景,多和其它小朋友交流,多参加户外活动等,以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6. 良好的作息和减少高糖饮食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去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大家的整体入睡时间延迟2到3小时,睡眠问题不仅是成人的问题,连小孩子也跟着越睡越晚了。睡觉前玩手机,刷抖音的大有人在。而睡眠质量不足,精神状态不佳也是影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了不同年龄段的睡眠合格时长:建议小学生每天睡眠合格时长为10小时。初中生为9小时,高中生为8小时,成人则是7-8个小时。所以你家宝贝每天睡饱了吗?
没有下午茶的下午是没有灵魂的,在商家的营销指挥棒的操控下,大人小孩养成了爱喝下午茶的习惯。奶茶、咖啡、水果茶配蛋糕,能喝饮料绝对不喝白开水。高糖食物和饮料会造成人的大脑过度兴奋,产生依赖,从而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现在天儿也开始转凉了,希望读到到这里的你,赶紧带着孩子改掉坏习惯,实在戒不掉也可以把点单的频率降低些。
7. 经颅磁刺激治疗多动症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可以依靠先进的医疗机械疗法改善孩子多动症。经颅磁刺激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是一种无创神经调节的绿色治疗方法,通过磁刺激的方法,刺激大脑相关部位的神经元,调节神经元的兴奋,从而达到改善多动症的目的。能有效避免传统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以及有效减少二次伤害等诸多弊端。在临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看到这里,我相信一直困扰大家的问题,都能够豁然开朗了。因此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让我们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快乐和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勇敢面对困难,改掉不良习惯,战胜疾病,回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