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
但仍很多人对口腔护理存在误解
而导致龋齿、牙周病等问题频发
不仅苦受牙疼折磨
还费“荷包”
今天我们来盘点生活中常见的口腔健康误区
帮助大家科学护牙!
刷牙的时候只需要刷牙,不刷舌头?
刷牙的时候不光需要刷牙,还需要刷舌头,刷舌头有助于预防口腔、口腔疾病。
我们舌头表面有一层淡淡的白色物质,也被称为舌苔,它是舌头脱落的上皮组织、食物残渣、细菌等物质的混合体。这些物质容易挥发出有臭味的硫化物,会引发口源性口臭、龋病、牙周疾病等问题。
清洁口腔时,可使用专门的刮舌器,也可用软毛牙刷进行清洗;部分牙刷背面是颗粒状,也能用来刮洗舌苔。
刷牙力气越大、时间越久,刷得越干净?
当然不是!刷牙不仅是口腔卫生习惯,更是自我口腔的保健措施,但刷牙刷得是否干净,主要取决于刷牙方法是否正确。
刷牙的时候力气太大,虽然看似可以清除部分牙菌斑,但可能会伤害牙龈、牙釉质,甚至引起口腔溃疡,可谓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模式。刷牙的力度应该不轻不重,以刷干净牙面为宜。
而2分钟左右的刷牙时间就能达到去除大部分残渣的目的,刷得时间越久能否刷得干净未知,但手酸是已知的。
刷牙方法才是影响是否刷干净的重要因素,建议使用巴氏刷牙法!
乳牙不整齐不用管,长大就好了?
当然不是!乳牙时期牙齿不整齐,会加大后期恒牙也不整齐的风险。
换牙期儿童如果出现牙齿不齐/牙拥挤时,可能是牙弓发育有所欠缺,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及时寻求牙医的帮助,根据牙医意见进行治疗。
4-12岁是儿童早期牙齿干预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及时进行干预处理也能免除很多治疗成本和时间。
牙龈出血是上火了?
引起牙龈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并不能直接说明就是上火了。
大部分的牙龈出血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牙龈炎症和牙周炎症所引起,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牙龈出血情况,还需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治疗。
牙齿越白越健康?
牙齿并非越白才代表着健康。
我们很容易被电视中的亮白牙齿所误导,认为牙齿越白越好。但实际情况是,我们牙齿的颜色是由牙釉质和牙本质的颜色所决定的,牙本质为淡黄色,所以影响牙齿的颜色取决于牙釉质的透明度和牙本质的颜色。
因此,未经过美白的牙齿健康情况下就是淡黄色的。
使用牙线会让牙缝越变越大?
错误!牙线不仅不会让牙缝越变越大,还可以防止牙缝越变越大,预防龋病的发生。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牙齿是以“肩并肩”的形式排列的,两颗牙之间存在着接触面。虽然用肉眼看起来无缝隙,但在咀嚼过程中这个接触面会产生一些缝隙,而出现食物塞牙的情况。牙齿不整齐,食物残渣也会更容易残留在牙齿缝隙之间。
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牙线进行“拉锯式运动”清理牙齿相邻面的食物残渣。牙线纤细,即便是反复进入接触面,也不会改变牙齿的邻接关系和缝隙大小,可以说牙线是保持口腔健康的好工具。
洁牙容易让牙齿变敏感?
这种说法很片面。
在牙齿并未有病灶的情况下,洁牙所导致的敏感只是暂时的,后期会恢复,并不会让牙齿真的变得敏感。若存在其他病灶,洗牙只是让这些病症暴露出来,提醒你需要及时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
洁牙后部分人会反映牙齿变得更敏感,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引起:
A. 牙龈萎缩;
B. 牙结石清除后牙本质暴露;
C. 洗牙后的短暂反应。
- 上一篇 孩子口腔护理从几岁开始?要等牙齿全部长齐吗?
- 下一篇 根管治疗后,牙齿还能用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