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无故眨眼挑眉、耸肩甩手、
脖子抽动、点头摇头、皱嘴角,
甚至是全身抖动,发出怪声?
这可不是孩子顽皮
而可能是患了儿童抽动症。
家长要了解抽动症的知识,避免走入误区!
由于很多家长对抽动症不甚了解,往往会走入以下三个误区中:
第一,当孩子出现挤眉弄眼、摇头耸肩等抽动症的症状时,认为是孩子调皮捣蛋,不以为意,结果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机。
第二,一些父母对抽动症一知半解,当发现孩子皱鼻、伸舌舔唇一些不良习惯后,就杞人忧天,过分担心 ,甚至错误诊断。
第三,当确诊孩子患了抽动症后,一些家长深感茫然,无法快速地给孩子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延误了治疗。
在此,小编提醒各位家长,应积极学习抽动症等知识,防患于未然,以防出现异常症状时手足无措,延误治疗。
抽动症知识学起来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也叫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以抽动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精神性疾病,其抽动多表现为一种反复以同一方式出现的突然的、不自主的、快速的动作或发声,一般在18岁以前发病。
抽动症常见于5~12岁儿童,男性多于女性,最新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患病率大约在1%~4%之间,并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抽动症的症状有哪些?
家长须牢记各种疾病相对应的症状,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症状时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耽误治疗时间。
抽动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呈复杂的、反复的慢性神经精神病的表现,具体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等。
随着病情进展,抽动逐渐多样化,轮替出现如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等。
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
发声抽动常有多种,具有爆发性反复发声,清噪子或呼噜声,个别音节,字句不清,重音不当或不断口出秽语,性格多急躁、任性和易怒。
儿童抽动症的病因
抽动症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这也是导致抽动症难治的主要原因。
◆抽动症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医学上比较认同该症具有一定遗传性,而且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遗传因素是我们无法避免的。
◆抽动症跟心理有关
孩子受到较大的刺激,比如父母感情不和、离异,对孩子的打骂、冷落等,往往成为孩子患发抽动症的诱因。这种后天的人为刺激,完全是可以努力避免的。
抽动症,需及时治疗
※抽动症并不会自愈
很多家长以为抽动症不需要治疗,以为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会逐渐自愈。可事实上是,根据临床观察,抽动症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儿是不会自愈的。且抽动症不及时治疗,对孩子的危害也是不少的。
※抽动症的危害
影响学习
频繁的抽动、身体的不适,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学习成绩;
生活困扰
手抖不能拿稳东西,喉咙异常出声阻碍进食饮水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身体危害
频繁眨眼可致眼睑充血红肿、频繁点头摇头导致颈部肌肉僵硬不适、肢体大幅抽动可导致磕伤、碰伤等,带来身体上的不适;
心理健康受损
抽动症患儿怪异的动作易引起他人的嘲笑,导致自卑心理、不合群、精神异常、强迫等,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发现孩子抽动症,心理安抚很重要
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多一些关心,许多抽动症患儿初发病时常表现为眨眼、清嗓子等,父母一旦发现后,应立即给予心理安抚,帮助放松情绪,并找出相应可以接受的动作来代替抽动,或是帮助他们减少抽动,让他们相信这疾病是可以治疗好的。
然后及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专业治疗。抽动症的早期治疗很重要,特别是其症状被周围人看作很稀奇古怪、令人不安时,及时治疗尤为重要,而且家长不要吓唬孩子,应给他们具有安全感和爱的温暖的生存环境,多从心理上给予健康呵护。
除了医生的专业治疗外,家长们平时要多支持和帮助患儿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减轻焦虑情绪,保持心情愉悦。要知道,通过心理和行为的疏导,培养好的生活习惯等对治疗抽动症是有很大帮助的。
更多育儿问题可微信搜索“yuerxuexiao”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关注,更多全面育儿知识定时推送。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 儿童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有哪些?